冬至(英语:winter solstice),又称“冬节”、“贺冬”,华夏二十四节气之一、八大天象类节气之一,与夏至相对。冬至在太阳到达黄经270°时开始,时于每年公历12月22日左右。据传,冬至在历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,曾经是个很热闹的日子。
冬至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,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,曾有“冬至大如年”的说法,中医认为“冬至一阳生”“阴极之至,阳气始生”;阳气开始逐渐萌发生长,如果注意养生有利于健康过冬,甚至能为来年春天的健康贮备能量,所以冬至就意味着冬令进补的高潮到了。
俗话说“冬至饺子带喝汤,不怕身上起冻疮”。饺子最初是张仲景为治疗百姓耳朵冻伤发明的,把驱寒活血的药搅拌在肉馅里,给冻伤的百姓。中医认为“肾开窍于耳”,冬至前后常拉耳垂、提耳尖、摩耳廓,直到耳部感到发热,有利于全身保健。
冬季饮食以滋阴潜阳、增加热量为主。冬季,人体阳气内敛,人体的生理活动也有所收敛。此时,肾既要为维持冬季热量支出准备足够的能量,又要为来年贮存一定的能量,所以此时养肾至关重要。饮食上就要时刻关注肾脏的调养,注意热量的补充,要多吃些动物性食品和豆类,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。
进补分为食补和药补两类,食补方法一般可选羊肉、鸡肉、狗肉、鹅肉、鸭肉、乌鸡等。对于不宜食生冷又不宜食燥热的人,可选用枸杞子、红枣、核桃肉、黑芝麻、木耳等。药补则一定要遵医嘱,一人一法。高血压、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进补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。冬令进补时,为使肠胃有个适应过程,最好先做引补,就是打基础的意思。一般来说,可选用炖牛肉红枣、花生仁加红糖,也可煮些生姜大枣牛肉汤来吃,用以调理脾胃功能。
1、贫血:归芪三七口服液+维血康或左旋糖酐铁 主治严重缺铁性贫血。(注意叮嘱患者有黑便出现)
5、归芪三七口服液+逍遥丸或者桂枝茯苓胶囊主治血虚、脾虚、肝虚,月经不调,也可加乳必消等疏肝理气通络药物治疗乳腺增生。
6、脾胃虚弱:归芪三七口服液+养胃舒/温胃舒/人参健脾丸+大山楂丸/参苓白术散等,治疗脾胃虚弱消化不良以及由此导致的相关疾病。
7、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伴血压低免疫力弱或伴虚弱无力:归芪三七口服液+相应的药物(西药或中药)+三七丹参片或三七丹参颗粒。老年患者注意监控血压。
8、肿瘤术后或化疗后,患者多为体虚,伴随阴阳两虚,气血双虚,因此使用归芪三七口服液尤为重要。若刚刚术后,宜先缓缓服用两到三天,后至正常量。患者白细胞过低,则应在归芪三七口服液基础上加服迅速生白西药,标本兼治。可连续服用六个月以上。
9、儿童患者:易感冒或免疫力低下儿童,感冒预后服药一支起,每次应采用2/日,0.5-1支/次,服用半月以上,免疫力低下或易感冒症状消失。但因口味问题,应予以注意。且发烧时不可服用。
10、术后恢复期、产后、人流后:正常剂量服用,连续一到两个月,迅速恢复体力及身体其它亚健康症状。
11、亚健康患者:每日服用1-2支,可有效缓解亚健康症状,改善各种不适,如失眠,无力等。
12、因患者病情千变万化,病因也多有不同,因此对于患者应尽量辩病施治。凡是虚弱患者皆可用归芪三七口服液补之,惟需注意表征部分需搭配不同药物加以遏制。
13、以上搭配均有效。
冬至养生中首先要注意避寒邪。我国大部分地区习惯自冬至起“数九”。所以冬至养生首先要多着衣、避寒邪。冬至时节一定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。通过合理的运动就可以帮助我们升发体内的阳气,但是过度的升发阳气就会耗散真元反而不合冬季蛰藏的养生道理了。除了多穿衣服和加强体育锻炼之外,在日常饮食中,还应多吃些御寒食物。这些食物可以提高机体的御寒能力。
冬至养生也要重点养心,要养生先养善良、宽厚之心,心底宽自无忧。进入冬季,有些人便会显得意志消沉,这可能是患上了“季节性情绪病”。季节性情绪病是精神抑郁症的一种,病人每每在阳光减少的冬季,对身边事物提不起兴趣,还伴有嗜睡、多吃、易怒、过敏等病症。有抑郁情绪的老人可以在冬天坚持多晒天阳,还可以每天做一些简单的瑜伽动作,尤其是静坐和冥想的练习,能让心情舒缓下来。同时注意生活起居,按时休息和睡眠,不做熬夜的“夜猫子”。
情绪低落时,不妨做做其他事情来分散注意力。尽量与人接触,这样可以将忧郁减到最低程度。还可以加入社区活动,培养一些适宜的兴趣爱好。